台南市
本周秦港日均煤炭调入量55.7万吨,继续保持低位,而港口调出量已上升至64.8万吨左右,截止12月23日,秦港煤炭库存356.24万吨,较上周大幅回落63.76万吨。
1月5日CCI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报365.5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1.50元/吨,较2015年11月底上涨13.5元/吨。本周北方港口煤炭库存由创纪录的低点小幅回升,但现货供应还是偏紧,而且有煤矿表示准备春节停产放长假。
最新消息称,2016年力争淘汰落后煤炭产能6000万吨,未来三年内暂停新建煤矿项目审批。中长期内,煤炭产能仍将严重过剩,动力煤价格跌势未尽。综上所述,短期内动力煤期货1605合约面临多空资金的博弈,大涨过后多头出逃、大跌以后空头离场,预计这种区间振荡行情仍将持续。国内市场对于进口煤的需求仍在,进口煤对国内供给的补充意义犹存。神华当晚发布2016年1月价格政策:一是2016年1月1日起取消承兑汇票优惠政策,使用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需将资金成本产生的利息纳入,贴息1.03%。
二是2016年1月煤价按2015年12月最后一期秦港下水煤挂牌价的中间价来定。据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但并没有调整高耗能行业的销售电价,由此多出来的利润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除去锅炉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和燃煤入炉热值的提高,电煤需求与火电需求呈线性相关,火电需求不会因电价下调而减少。
因此,电价下调对煤价不构成利空威胁。国家发改委于9月30日推出中国电煤价格指数。市场传言,在电力企业强势、煤炭企业弱势的背景下,电价下调3分/千瓦时,电力企业会将这部分损失转嫁到上游煤炭企业,进而导致煤炭行业经营雪上加霜。中国电煤价格指数的出台旨在便于政府宏观调控,特别是完善煤电联动机制。
目前的时间点上,大宗商品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下游需求持续萎靡,供给端处于改革过程中,我们对下游企业扩大生产持怀疑态度。现阶段,煤价与电价表现为螺旋式下跌,但我们不认为电价下调是煤炭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国家下调电价是为了平衡电厂利润,让利于下游用户。即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运行,作为煤电联动煤价基础数据。煤电联动当前的难点是缺乏一个有效煤价参照,发改委推出中国电煤价格指数意图明确。煤价下跌,是由供需关系主导的,而电价下调3分/千瓦时,不会影响电煤的供需关系。
下游企业是否加大开工负荷,还是看产品是否畅销,而不是电价的便宜与否。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此举是为了减轻下游用户电力使用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是否有利于扩大生产,值得推敲但它必须要生产,因为一万多职工在那儿,不生产不行,而且煤矿关了以后,将来的成本更高。中国最近几年面临大的调整,其中重化工业是一个方面,同时也有另外一个领域,就是出口产业。
这个领域中我们听到了很多消息,包括有些工厂在关闭,有些企业家跑路等等,实际上也是相当大规模的调整。从产业升级来讲,我以为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退出一批、优化一批、升级一批。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建议,在这个行业能不能放进去一两个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不仅仅是虚拟运营商,让它进去竞争一下,搅一搅,有点鲶鱼效应,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另外,银行不答应,因为向银行借了很多钱,你现在关门的话我的不良率马上就会暴露。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讨论国企问题比较多,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看看我们这么多年国企改革有没有好的例子,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实际有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很好的研究:一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简单来说,供给侧的改革对产业升级就是退出一批、优化一批、升级一批。他最近访问了一个煤炭企业,这个煤炭企业生产一吨煤的成本大概400块钱,销售200块钱,销售一吨煤将近亏本200块钱。最近讲供给侧的改革,很多人讲减税的问题,我记得加速折旧相当于减税,但是它比一般的减税更有好处,好处在于鼓励企业购买设备,推动技术档次的提升,也扩大了投资的需求,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推动技术进步,又扩大了投资的需求,可以说是一箭多雕,通过这些办法来推动我们产业的升级。应该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改革是有明确定义的,我的理解是要推动要素市场的流动、重组、优化组合,要校正扭曲,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另外,银行不答应,因为向银行借了很多钱,现在关门的话企业的不良率马上就会暴露。
我经常鼓吹比较多的,能不能拿电信做一个例子。降成本是对仍然存在行政性垄断问题比较突出的基础性行业,这个改革恐怕还是要往前推。
这些说法是比较清楚的,问题是怎么来实行。怎么办?还是要放开准入,鼓励竞争,降低成本。
如果有一个充分的竞争,他自己要降的时候,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初创期深圳市投了50%的股份,企业搞起来以后逐步退出,这都是国有资本应该干的事,现在严重过剩产能的行业,国有资本怎么办,我觉得应该退出,在这些企业资产债务重组过程中把它退出来,把这笔钱用于充实社保资金,来解决这些领域中,在企业关闭重组过程中人的问题。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指出我们要降成本,我们的物流成本、融资成本、通信成本高,原因在于一些基础行业还是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看法,但是这个问题恐怕回避不了。第一,退出一批,一是去产能。以下为刘世锦在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上的演讲:大家上午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会上讲了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关系,他认为供给侧改革是要推动要素市场的流动、重组、优化组合,要校正扭曲,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前一段时间我们搞了改革,主要是放小,比如小微企业,注册制,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大的垄断性行业能不能放进去一个大的投资者、生产者,如果这个事情能做的话,才能够真正凸显我们推进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坚定的决心。最近一段时间,我宣讲十三五规划,到斐济进行访问,一架飞机,三个电信运营商,80万人口,80万人口的小岛国有三个电信公司相互竞争,我们的电信行业,克强总理要求降资费,社会上呼声也比较高,最近据说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但很多人现在还是有担心,是因为你让他降,而不是自己要降。
但是,你没有发现有僵尸企业,他不会在那儿亏本生产。刚才荣融同志讲到了国企改革方向的问题,我以为这个方向应该是明确的,就是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国有资本应该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支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支持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家安全。
从产业升级来讲,就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退出一批、优化一批、升级一批。大飞机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我们把这个公司搞起来以后带动了中国一大批产业的升级。
他在演讲中还解释了为何卖出一吨煤亏本200块,而企业还不得不继续生产。通过加速折旧,日本的设备通信改造速度很快,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政策要准,在这个方面我们能不能再做点文章。我最近访问了一个煤炭企业,这个煤炭企业生产一吨煤的成本大概400块钱,销售200块钱,销售一吨煤将近亏本200块钱。他的收益率将近10%,现在各种金融机构来讲,收益率都不算低。
我想讲一下日本的经验,日本在50年代、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期,他们一个很成功的经验是加速折旧。我看到一种说法,是不是就不讲三驾马车了?更有一种极端的说法是不是要搞新的计划经济?我觉得这个就扯得远了。
我问他能不能不生产,他说必须要生产,因为一万多职工在那儿,不生产不行,而且煤矿关了以后,将来的成本更高。三是深圳TCL搞了一个华新光电企业,是一个生产面板的企业,现在很不错。
现在去产能的问题,特别是重化工业中,相当多是国有企业,这是一个体制问题。我觉得产能问题其实既有结构问题,也有体制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